首页 > 资料 > 中国外交历程 > 新中国外交历史回顾

支持拉丁美洲国家和人民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斗争

  进入70年代,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各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1971年1月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出席了古巴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加西亚举行的招待会。当谈到拉丁美洲形势时周总理指出:“70年代与60 年代有很大不同,拉丁美洲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很有起色,打开了缺口。”“斗争的火炬照亮了西半球。”1972年4月20日,在为访华的墨西哥总统埃切维里亚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周总理讲话说:“拉丁美洲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拉丁美洲国家和人民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斗争,有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发展。”“拉美各国联系和团结的加强,拉美各国和亚非各国联系和团结的加强,正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支持拉美国家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外来干涉,反对霸权主义,要求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
    
  中国对于巴拿马人民的正义斗争一向给予关注和支持。1964年1月,在巴拿马人民反美爱国斗争的高潮中,毛泽东主席曾于12日发表谈话,坚决支持巴拿马人民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正义行动。1973年3月,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巴拿马会议上,中国代表黄华重申,中国政府完全理解、深切同情并积极支持巴拿马政府和人民为收复运河主权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努力。
    
  60年代中期,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发起建立拉丁美洲无核武器区,并热切希望中国支持有关条约,签署有关议定书。1972年11月14日,中国外交部长姬鹏飞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中国政府尊重和支持拉丁美洲国家关于建立拉丁美洲无核武器区的正义主张,同意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条约第二号议定书的基本内容,保证“中国决不对拉丁美洲无核国家和无核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也不在这些国家和这一地区试验、制造、生产、储存、安装或部署核武器,或使自己带有核武器的运载工具通过拉丁美洲国家的领土、领海和领空”。1973年8月21日,中国政府代表、中国驻墨西哥大使熊向晖在墨西哥城签署了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条约第二号附加议定书。同时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尊重和支持拉丁美洲国家为了反对超级大国的核威胁和核讹诈政策,维护拉丁美洲的和平与安全而提出的建立拉丁美洲无核区的正义主张。重申中国政府愿同拉丁美洲国家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一起,为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远大目标,继续进行不懈的努力。
    
  70年代,拉丁美洲国家带头兴起的保卫200海里海洋权的斗争更加高涨。在这场捍卫该地区国家经济利益、反对海洋霸权主义的斗争中,中国一贯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立场。早在1971年9月,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书面答复秘鲁记者陶勒的提问时就指出,拉丁美洲国家和人民保卫200海里海洋权的斗争是正义的。拉丁美洲国家有权根据各国具体情况和需要确定其领海宽度和管辖范围,支配其海洋资源,这是一个国家的主权。相邻的沿海国家之间完全可以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主权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合理地划分他们之间的领海界限,任何其他国家不得干涉和侵犯。
    
  在1973年10月2日的联合国第28届大会全体议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在发言中再次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乔冠华说:“围绕海洋权问题,广大中小国家正在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超级大国海洋霸权的斗争。”“反对海洋霸权的斗争是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本国资源、发展民族经济的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当前反霸斗争的一个新的焦点。”“只要广大中小国家求大同、存小异,团结起来,坚持坚韧不屈的长期努力,反对海洋霸权的斗争是一定会胜利的。”1975年3月,在日内瓦举行了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的第三次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上积极开展工作,团结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支持他们维护本国海洋权益的合理要求。
    
  1974年,联合国大会举行了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中国政府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和支持。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了这次特别联大会议,并在会议上作了重要发言,阐述了改革旧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必要性,明确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邓小平在发言中说:“许多亚非拉国家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以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依然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旧的经济结构并没有根本改变。”“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掠夺和剥削,使得贫国愈贫,富国愈富,贫国和富国的差距越来越大”,“第三世界国家强烈要求改变这种极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并且提出许多合理的改革建议,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热烈赞同并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提出的一切正义主张。”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